我给学生上莫泊桑的《项链》已经是很多年了,但一直为这个悲剧人物所震撼着,所牵系着,我有很多感受。对于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我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厌恶。多少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又想起了《项链》,忆起玛蒂尔德,更加感激莫泊桑大师为我们这些平凡人创造了这一荡气回肠的人物形象!
如果有人说,玛蒂尔德的这种勇气完全是靠虚荣心支持着的,那我绝对不会同意。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她无论如何不会熬得过这艰辛的10年,她无论如何不会去用自己的美丽容貌和青春年华来换取这么一点儿虚荣心--虚荣心绝不会是一个人奋斗整整十年的精神支柱。这需要超常人的毅力和勇气,这是一种凡人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人生追求,经历是千金难买的美丽,就像雨后横跨人间的一道绚丽神气的七彩虹。总比那些甘于一生平庸却不求进取的如失魂落魄人要强得多,比起那些胸无大志整天无所事事年轻人要值得欣赏,比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做官者要大家得多.在今天商品经济竞争的大千世界,忙忙碌碌的人们,为了幸福,励精图治,历经艰难险阻,而苦不怨言吗?因此,为了幸福,不懈努力,无可厚非!如果有人说,她这样完全是自作自受到走投无路时逼出来的,我更不同意。为什么她没有被逼得走上绝望的路,没有被逼得失去自信心呢?要知道,几万法郎,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高利,还有维持两人十年生活的费用,对于玛蒂尔德这样的清寒家庭,实在是一座吃人的坟墓。但她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这是玛蒂尔德倔强的不肯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的胜利,是她的那种反抗精神的胜利。作为19世纪的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我们有责任欣赏自己,创造自我!跌倒就得爬起,悬崖就得勒马,亡就得补牢,以绝处逢生!
诚然,玛蒂尔德这种追求虚荣的举动,在我们看来是可笑而又可悲的。但她生活在那样一个虚伪的制度下,生活在那样一个祟尚虚荣的社会里,她的这种想法,也是无可非议的。在当时的社会里,那些占统治地位的大人物们讲究排场,祟尚虚荣。玛蒂尔德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渴望自己和那些显赫人物有同等地位,是十分正常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你说呢?是罪恶的社会造成了这种虚荣心。所以,我们不应该嘲笑她,她是值得同情的。我们现代人才有必要反省自问,要珍惜现有的大好时光,踏踏实实地干点自己应做的事。以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有了对她的同情和理解,我们就能发觉她性格中好的一面,也就是那种潜在的反抗意识。她不像那些安于本分的人们,感到自己的命运是上帝安排的,惟有逆来顺受地生活。相反,她从没有承认自己的命运,从没有放弃过梦想,她自己充满了自信。事实上,她也有过成功的快乐:那天的舞会上,她不是那样的美丽活泼,风度翩翩压过了所有的上层女士们么?虽然这快乐是短暂的,但毕竟是她对命运的一次反抗。是呀!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我从小到大,吃了许多同龄人没有尝过的苦头,我终于由农村走向城市(我依然热爱我的家乡),虽则是个芝麻大的城市。实现了我的誓愿——走向了三尺讲台,我的孩子可以做我小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受到好的教育。我时常记住海明威的一句话,“生命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做个坚强的人!笑对人生,坦荡做人!不是么?玛蒂尔德在失去项链的瞬间,首先戴上了经济贫困的枷锁,负了1.8万法郎的重债。只得辞退了女仆,迁移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自己做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到水果店里去挣钱。10年劳累,路瓦栽夫人从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她的家境也从小康坠入了困顿,这就是闪光的项链给她带来的经济上的枷锁。我有时偶然去想:如果此事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我们又该怎样呢?潸然而泪下,虽则“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是,当路瓦栽夫人被沉重的枷锁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却有时一个人坐在窗前,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沉浸在那个“使人倾倒”的“光荣”里。她对自己的困苦原因竟毫无认识,她深深地陷入虚荣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这就是闪光的项链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枷锁。重债可以还清,经济上的枷锁可以除去,可是,她精神上的枷锁却难以砸掉。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经历是美丽的,尽力做得更好,做无悔人生!”。
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就是一副沉重的枷锁,这具枷锁至今还在害人,有些青年人为了追求婚礼的阔气,铤而走险,陷入法网。尤其我们年轻人,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应胸坏大志,切无虚无缥缈,追求虚荣心。
虚荣心像一挂假钻石项链,一旦套上了脖子,便是一副可怕的枷锁,使你受害,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警惕啊,一心追求着“项链”的人们!
0四年四月十一日礼拜日19:36